这两天星星妈妈很生气。
她看着女儿在琴房的状态,就想冲进去扇她几巴掌!
不知怎的,星星最近练古筝时水平明显退步。平时弹得挺好的几首曲子,现在不是走调,就是弹的磕磕绊绊。更让人受不了的是,老师给其他孩子指导时,她就借机跟旁边小朋友说话。因为这个,老师在课堂上提醒她好几回。等老师过来她指导她时,她又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,也不知道老师讲得那些有没有听进去。
回到家妈妈质问她,最近为什么这么分心?
星星低着头不说话,妈妈很着急,但越问她越不愿回答。见她这种状态,妈妈心里凉透了。女儿这种烂泥扶不上墙的表现让她很迷茫。她想不通,当初是女儿自愿要学古筝的,而且刚开始挺认真,为什么现在变成了这样子?
其实,有不少家长都遇到过类似事情。孩子刚开始练习古筝,还是比较投入的,但一段时间后,就变得没有耐心,上课时小动作也慢慢变得多。
孩子为何会变成这样?
在这里我们想对家长朋友说,孩子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时,请不要紧张,更不要对孩子大声斥责,这种现象在学习古筝的孩子中普遍存在。孩子初期学习时,因为心中好奇所以课堂上很投入,但他们毕竟年纪小,天性驱使着他们想要玩耍。于是有些人会慢慢在课堂上走神,做小动作,甚至故意干扰其他孩子上课。
我们该用什么方法,改变他们这种学习态度?
想改变并不难,关键问题是,我们要学会从儿童心理出发,进行科学有效的计划实施。现在,我们就将这些方法分为四类,每位老师或家长,可依据真实的情况进行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尝试。
1. 激发孩子的学琴热情
既然他们对感兴趣之事能集中注意力,那我们就因势利导。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自我意识的转换,把暂时的好奇心真正变成长久喜好。所以我们在实践中,可使用乐曲与技巧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。
比如,可以用演奏和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,让孩子在优美的旋律与立体的概念形象中,领悟作品内在意义。再比如,每次不只做单纯的面对面教学,我们大家可以不定期的举办汇报演出,让他们平时就意识到必须做好练习,才能在演出时展现真正实力。
这样也能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,并对他们未来成长起到推动作用。请记住,时刻要让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,孩子们才会感到新奇。
2. 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
设置符合孩子们年龄的学习方法,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的实施。这样做才能够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,并增强信心。例如左右手的演奏,从保持基本手型的顺指法开始,让他们在演奏中逐渐拓展为成段的旋律。同时,在节奏音型的选择技巧安排、练习曲和乐曲的选择等方面,为他们逐渐增加难度。
这些练习方法步骤清晰、布标明确、皆能做到浅至深。它们最明显的作用,就是有效减轻孩子学习负担,让孩子平稳的掌握了古筝演奏技巧。
3. 培养孩子的乐感与展现力
其实每个孩子对古筝都存在着乐感与表现力,但我们应该将这些东西发掘出来。在培养他们乐感过程中,一定要将重点放在音乐语言上,将一些东西尽量形象具体化表达。如果做到这点,孩子会更理解作品中所要传达的含义。
以《渔舟唱晚》为例,我们可先做一个意境的形象描述,再讲解曲子每一段的演技处理。然后以“慢板”开始,通过抒情手法,配合左手颤、滑音的演奏,让曲子呈现优美情调。当转入“快板”后,应尽量保持欢快活泼,层次分明的特点。尾声描述作品中回忆和向往的部分,要营造并保持其深远意境。这种处理方式,会让人感觉美妙音律始终在脑海中盘旋。
4. 开拓孩子的创造力
学习古筝,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可少。所以培养孩子这种能力,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。但这种能力,需要从小就开始潜移默化式的为孩子灌输。只有当某一天他能下意识的运用这种能力时,他才会真正做到成功。
我们的教学,就是不断在为他们培养这种能力。当他们的中级教程、识谱、演奏技能具有一定水准后,就要让他们去理解、领悟音乐作品创作背景,以及作品所展现的内容。
只有当孩子从另一角度理解了作品蕴含的意义,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才能充分被调动,潜力也会因此发挥。他们将用自己的理解方式,对作品进行新的解构,最终为作品带来新的生命力。
我们要记住,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情绪。如果想为孩子培养出高尚情操,就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,去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样子。然后依照其特征,将我们所要给予的东西,遵循着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潜移默化的灌输。我们相信只要教导方式得当,孩子一定会有一个光明未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