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动态 >文章

牛津本硕连读学霸给你在日常日子中学习的四点主张

时间:2020-01-07 19:02:33  阅读:835+ 来源:自媒体 作者:英国留学中心

原标题:牛津本硕连读学霸,给你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四点建议

来自牛津大学学生的学习经验分享

学习习惯1:不逃课!!

当我真正逼自己去上课以后,我对课堂的印象完全改观。

在出勤这件事上,我是一个“走极端”的人。

大学前两年,年少轻狂,慵懒颓废,没记错的话,几百次lecture(类似国内人数较多的公共“大课”)我只去过4次。我用逃课的时间来喝酒、社交、旅游、睡觉、到处闲逛,反正就是不想上课。一想到那个挤满了人的教室和讲台上那个“复读机”我就难受。那些知识我明明有能力自学,凭什么要花时间去听老师讲?那时候,我感觉自己太聪明了,省下了大笔自由的时间,赚翻。

但是从第三年开始,哪怕是不感兴趣的lecture,我几乎都没缺过课。当我真正逼自己去上课以后,我对课堂的印象完全改观,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:

第一:课堂其实很有趣。

不排除无聊的课堂肯定是存在的,但是在我听过的大量lecture中,我遇到了很多知识渊博、富有激情的教授,他们并不是我以为的“复读机”,而是真的在做一些很有意思的研究,他们的一字一句在潜移默化中深远持久地影响着我的思维方式。

第二:课堂学习比自学更高效。

听教授讲一个小时远远比自学一个小时的效率更高。很多东西我是在课堂上就弄明白了,回去以后只需要复习笔记就可以了。如果自学,相同的内容我则需要花上几倍的时间才能弄懂。

学习习惯2:拒绝被动,做学习的主人

一个积极的学习者应该学会寻求帮助,“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善于从其他聪明人那里学习一切”。

在牛津的第一年,我在tutorial(英国大学里的一对多助教辅导课)上几乎不发言。

我们每周有2-3节tutorial,每节课1-3小时。我们tutorial的形式通常是几个人围坐在沙发上,喝花茶,聊聊天。有的人很享受这种惬意的交流模式,但对于我这个社恐来说简直就是酷刑。我是个害羞内向的人,会担心自己发表的观点在别人来看很蠢。( 一个鲜为人知的真相:很多牛津/剑桥/哈佛/耶鲁等名校的学生对自己的智力都曾不自信。)

因为没有主动参与讨论,我走了很多弯路:很多知识点理解错误,很多观点也不成熟,把简单的内容想得太复杂,水平一度停滞不前。

第二年的某一天,我突然不再胆怯,不再在乎别人的看法,开始与老师同学们互动。我仔细听取他人的分享,积极思考,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,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,也提出一些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。在tutorial上,我通常会做大量笔记,下课后进行整理复习。在和其他专业的同学交流过程中,我会向他们介绍我在自己专业领域学到的一些新东西,通过向他人的讲解,我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也更深刻。

注意: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及时提问!大多数情况下,你不懂的别人其实也不懂,他们并不会嘲笑你,反而会感激你提了他们想问的问题。一个积极的学习者应该学会寻求帮助,“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善于从其他聪明人那里学习一切”。

我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学习者,从一个在deadline和挂科的边缘徘徊的学渣变成了一个论文拿A的学霸。

几点建议

• 有问题及时向老师寻求帮助

• 多和同学交流,向同学请教

校友是一个很好的资源,要善于利用人脉

尽量找一个 mentor(导师),我最后一年是找了一位Phd学生做我的导师,利用每周和他喝一次咖啡的时间,从对话中学到了很多,这也是我在大学中收获最大的一部分之一。

学习习惯3:学习地点不将就

固定一个专属自己的“完美学习环境”,必须是一个能让你立即进入学习状态的地方。

固定一个专属自己的“完美学习环境”,地点因人而异,但不管在哪,它必须是一个能让你立即进入学习状态的地方。

有的人喜欢在宿舍学习,不过对我个人而言,我的房间布置比较休闲,宿舍大部分时间主要是用来喝酒和社交,所以在那里学习我会分心。

有的人喜欢在学院图书馆学习,但是我们学院的图书馆比较小,楼上还有游戏机和零食贩卖机,沦为了一个社交场所,时常有人聊天,比较嘈杂。

有的人喜欢在附近的咖啡店学习,我偶尔也会去,人少的时候很清静,但人多的时候,根本别想学进去。

我最喜欢的地方是牛津大学的英语学院大楼,我的lecture基本都是在这里上的。这个学院的图书馆也非常安静,很多Phd学生在这里学习,气氛严肃,鸦雀无声。这里的学习氛围近乎完美,所以除了上课时间我基本都在这里学习。

在上图右下角的桌子上我完成了我的6000字论文《康拉德和跨掉的一代 》

学习习惯4:循序渐进,日积月累

学习并不在于你学了多久,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,这永远是首位。

Input is crap. Retention is king. (输入本无用,留下的才是王道)记住这句话,它将对你的学习生涯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。

大学里很多人都是临时抱佛脚,考前死记硬背,这种填鸭式学习方法考后即忘,绝不可取。首先,学习并不在于你学了多久,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,这永远是首位。另外,如果你只是机械性地把知识搬进脑子暂存,很快就会忘记。最后,如果你只是记住了理论而无法应用,并不能算学会了。

正确的方法是: 先消化,再学习新的内容。

举一个简单的例子。假设你正在背1000个最常用的日语核心词,你很努力,数小时不停地背。然后你去了东京,发现除了“こんにちは”什么也记不得。时间都去哪儿了?之前的努力为何会打水漂?

如果你换一个思路,先立一个背250词的flag,学20分钟,然后休息5分钟,然后再来20分钟,以此循环,背完以后就可以做别的事了,睡前花5分钟回顾一下当天所学的内容,第二天早上醒来再花5分钟回忆一下昨天的内容,白天再花20分钟复习。在一周中,每天都这样循环重复。最后你再去东京,就可以做自我介绍、问路、点咖啡、交朋友,因为你已经熟练掌握了这250个单词。

哪种情况更好?显然是第二种。虽然第一种你看起来更努力,第二种更慵懒。但事实上,在这时,“懒惰”、简单的学习方法更有效,因为你将一个“大宗笨重货物”分成了一个个小零件,确保你真正记住了所学的东西,事半功倍。成果永远比花了多少时间重要。

这种方法充分的利用了人类记忆曲线中的“首位效应”和“近因效应”——你最先看到的和最近看到的是你印象最深的,而中间部分最容易被遗忘。

这个概念适用于所有人、所有情况,就好像电影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最容易打动我们,在一些应聘和比赛中,评委们对第一位和最后一位的印象永远是最深的。

为了更好的提高记忆力并记住更多的东西,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记忆的首要性和近效性。例如,将大块的知识体系拆分成小块的知识点,把学习时间分成不同时段的模块,学习了新的内容以后确保有一个复习时间,而不是连续几个小时学习新的内容。

如果你现在正背书背到崩溃…年轻人,做出改变吧!尝试这种高效的学习方法,温故知新。

让我们看看这个概念应用在学习计划中是什么样子的:我们将选取一天中的5个小时为例,把大块的学习时间优化为几个小块时间。

学习时段1

5分钟:复习前一天学习的内容

45分钟:学习新的内容

5分钟:复习刚刚学的内容

5分钟:休息、散步、吃零食、喝水

学习时段2

5分钟:复习学习时段1的内容

45分钟:学习新的内容

5分钟:复习刚刚学过的内容

5分钟:休息、散步、吃零食、喝水

学习时段3

5分钟:复习学习时段2的内容

45分钟:学习新的内容

5分钟:复习刚刚学过的内容

5分钟:休息、散步、吃零食、喝水

30-60分钟:休息、吃午餐、健身、聊天、看闲书、玩手机

学习时段4

5分钟:复习学习时段3的内容

45分钟:学习新的内容

5分钟:复习刚刚学过的内容

5分钟:休息、散步、吃零食、喝水

学习时段5

40分钟:复习今天所学的全部内容

你能够准确的通过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以上计划做调整,增删一些时段,原理不变。

注意:一定要留充足的时间复习,确保“首要”和“近效”性。

以上就是我个人总结的牛津大学尖子生中最重要、最常见的4个学习习惯。

如果你也想进这些名校,

欢迎戳下方二维码来咨询留学相关问题

责任编辑: